上海大件運輸快遞變身新型經濟“頂梁柱”
發布于:2013/2/25 來源:http://niboeye.cn 點擊次數: 二十年前,上海大件運輸所謂快遞不過是幾個人背著背包、拉著拉桿箱每天奔波送貨的“背包客”,二十年后,快遞已經成為廣東新型業態經濟代表,數百億的業務收入占據全國1/4的市場。
從二十年前的“草莽”出身,到現在一舉成為廣東新型經濟的“頂梁柱”,快遞行業發生了怎樣翻天覆地的變化?近日,南方日報記者走進東莞、深圳等快遞企業一線,探究快遞業的傳奇。
如果時光可以倒流到二十年前,1993年絕對值得在廣東乃至中國快遞業歷史上大書特書。那一年,一個20歲出頭、名叫王衛的毛頭小伙子在順德成立了順豐速運。誰也沒料到,二十年后的王衛竟成為執掌上百億資產的大佬,儼然已是快遞業內的“標桿人物”。 在那個特別的時期,受鄧小平南巡的影響,香港成千上萬家制造企業到廣東,特別是到珠三角地區來“淘金”。香港與珠三角地區信件、貨品往來頻繁,但由于不同關稅區的掣肘,往往讓郵寄需要花上兩三天甚至更長的時間,上海大件運輸這對于視“時間為金錢”的商家來說簡直不可接受。
王衛慧眼獨具,發現其中商機,于是向父親借了10萬元在順德成立公司,專門用背包或拉桿箱幫別人在廣東和香港之間帶送一些信件或貨物。公司成立之初,包含創始人王衛在內僅6名員工,但這絲毫沒有影響順豐在巨大商機中賺取“第一桶金”。 在王衛帶領著順豐在粵港及珠三角地區“攻城略地”時,同樣在上世紀90年代,廣東省內許多快遞公司都從東莞虎門冒出了“萌芽”。對于那個時代的快遞企業來說,虎門簡直就是“大本營”的別稱
該運作模式下,專線只與第三方物流有內部上海關系,即專線服務供應商不直接與企業客戶接觸,而是通過第三方物流服務供應商將其提出的供應鏈解決方案、再造的物流運作流程等進行實施。這就意味著,專線與第三方物流共同開發市場,在開發的過程中專線向第三方物流提供技術支持、供應鏈管理決策、市場準入能力以及項目管理能力等,它們之間的物流關系可以采用合同方式綁定或采用戰略聯盟方式形成。